走进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上海临港知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

2023年12月26日    

[字体: 小]

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是指面向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能够在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提供信息查询、事务咨询、公益培训、政策宣传等基本信息公共服务。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名单,上海新增3家网点。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上海临港知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


一、机构简介


上海临港知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是(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上海市民政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作为主管部门指导成立的社会组织。


中心于2021年7月正式成立,下设上海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理事会,管理全国首个市场化运行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金——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目前基金已实现自筹资金、自主决策、自行运营,拥有超过170家成员单位,覆盖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领域,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服务。

1226_163935_327.jpg

△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维权互助基金启动仪式


二、服务内容


1.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情报信息咨询、知识产权竞争力分析、专利稳定性评价、专利导航评议、侵权预警分析、知识产权申请评估、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专利数据库资源共享及建设咨询等。


2.知识产权交流培训服务:知识产权基础性公益讲座、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专题课程、定制化高级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品牌活动举办等。


3.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咨询、知识产权与产业政策咨询、科创板上市科创属性辅导、专家咨询建议、人才信息及服务资源对接等。


4.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知识产权价值评价、知识产权运营咨询与谈判、知识产权过渡处置、科技金融创新研究等。


三、典型案例


案例一:临港新片区专利公允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推广


2022年6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委托临港知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以课题研究形式组织数十位行业专家展开多轮研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资产评估协会出台的关于知识产权价值评价的指导文件基础上,形成临港新片区专利公允价值评价体系。


该体系通过合理改良传统收益法计算公式,充分考量反映专利价值规律的价值因素并将其进行量化处理,继而获得专利基础价值和超值价值。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对基础价值或超值价值予以裁量,为实现专利技术价值评价的公允性、开放性和工具性提供可行路径。


在此基础上,临港知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联合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金融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创新专利公允价值评价体系的落地产品和服务,探索知识产权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可及性和普惠性,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以高质量知识产权赋能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心联合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行,加大科技金融工作力度,着力打造试点金融产品——“民生知识贷”。


同年8月,中心联合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及中国大地保险共同推出“临港知in贷”特色金融创新产品。由银行根据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向融资人发放贷款,由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障,中心充分赋能,帮助企业对接多方服务资源,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加快知识产权确权,实现政策精准对接,并为本项目知识产权提供集中交易处置或转移转化等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的陆续推出,有力地推动了多家临港新片区科技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加速专利公允价值评价体系的落地应用。

1226_163955_939.jpg

△公允价值评价体系研讨会

1226_164013_214.jpg

△公允价值体系发布

1226_164029_856.jpg

△“临港知in贷”产品发布


案例二:举办临港新片区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


为进一步加强临港新片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2023年4月,临港知识产权交流促进中心联合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出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


研修班历时五个月,围绕新片区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价值应用等内容,聚焦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进行线下授课,并多次开展实践交流活动。学员们联系实际研讨交流,拓展了知识产权战略视野和管理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利用高质量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1226_164047_756.jpg

△研修班学员赴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及保护中心实践交流

1226_164103_713.jpg

△研修班学员赴江苏审协实践交流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1-20961599


邮箱:slipc@slipec.com


文章来源:上海知识产权